金橋法談 | 人被抓走了,24小時內(nèi)會被放出來嗎
當事人被抓走之后,家屬往往不明所以,又十分焦急。當事人在偵查機關的時間(當事人一般最多在偵查機關停留24小時就要被轉移到看守所),家屬是最難熬的,因為不僅家屬不能見到當事人,律師也不行。實踐中又有那種當事人在24小時內(nèi)直接被釋放,沒有被送去看守所的,所以很多家屬會有一種心理,認為還沒超過24小時,自己的家人仍然有可能在24小時內(nèi)被放出來,所以可以先不用那么快請律師。
所以我們來分析一下,人被抓走了,24小時內(nèi)會不會被放出來?
答案是有可能,但機會非常小。
目前,我代理過兩個案件是當事人沒有進看守所而在24個小時內(nèi)直接被取保的。
一個是2020年1月疫情剛爆發(fā)的時候,當事人涉嫌詐騙,警方訊問時問他近期有沒有和武漢人有接觸,他說自己妻子有個武漢的表哥前兩天過來了,警方查實后還是想把他押送到看守所,看守所知道這個情況,表示拒收,警方只能讓其家屬過去派出所辦理取保手續(xù)。(本案例沒有任何借鑒意義,現(xiàn)在絕大部分看守所已經(jīng)有完善的隔離設置了。)
這名當事人屬于“關著他/她風險比較大”的那類人。
一個是由于民間糾紛而引發(fā)的故意傷害案,兩名當事人都有過錯,且傷情并不嚴重,雙方和解后直接取保。
這名當事人屬于“關著他/她也不知道能干啥”的那類人。
另外,我聽說過一個案例:一整個公司人都被抓走,24小時內(nèi)有兩個人被放出來,一個是掃地阿姨,另一個是只上了8天班而且?guī)缀跆焯煺埣俚母緵]有業(yè)績的臨時工。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這兩個人什么都不知道,問他們也是浪費時間,所以他們的情況也屬于“關著他們也不知道能干啥”的那類。
所以,如果當事人屬于一旦被羈押警方的風險會很大或者警方即便關著他們也不知道能干嘛的人,確實有可能在24小時內(nèi)被放出來。
除了這兩類人之外,還有一類人是不會進看守所的,那就是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之前我接到過一個案件,家屬聽說同案的某某人被放出來了,馬上來問律師,為什么那個人的情況比自己親人的嚴重還能取保,是不是那個人的家屬“打點”了?我說不一定。后來才知道被取保候審人是一名懷孕的女性。
其實嚴格意義上,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也屬于一旦被羈押警方的風險會很大的那類,只不過這類情況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可以作為依據(jù)罷了。
除了上述人等,還有一類人也不太會進看守所。那就是涉及經(jīng)濟類犯罪的民營企業(yè)家。需要注意的是,僅限于民營企業(yè)家,不是所有企業(yè)主。有部分民營企業(yè)家,其所經(jīng)營的企業(yè)在當?shù)貙儆谥髽I(yè),企業(yè)有很多名員工,涉及到的罪名屬于經(jīng)濟類罪名(特別是涉及到刑行交叉問題的),如果能夠及時地彌補損害,就比較容易取保。譬如曾有因為企業(yè)逃稅而被抓的企業(yè)家,因為及時補繳稅款而被取保候審。
這屬于“關著他們風險比較大”(此人關系到很多人的就業(yè)和生計)而且“關著他們也不太知道還能干點啥”(已經(jīng)彌補損害)的人。而且現(xiàn)在國家還有政策說要對企業(yè)家“慎捕慎訴”,因此,對這一類人盡量取保、盡早取保也有依據(jù)。
所以一旦一個人被抓走,家屬可以從兩個維度判斷當事人是否有可能在24小時內(nèi)被取保或釋放,也即自己的家人是否屬于“關著他/她風險比較大”那類或者“關著他/她也不知道能干啥”的那類。
如果符合,那當事人還是有可能在24小時被放出來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屬可能會對這兩個問題有誤判。
譬如,有些案件家屬會說:“我的家人身體很差,關著他/她萬一過幾天出事怎么辦?這應該屬于關著他們風險比較大的那類吧?!?/p>
家屬覺得自己的家人身體很差,是將當事人和外面的身體非常健康的人作比較,但辦案人員,卻傾向于把每一名預備羈押的當事人的情況和被羈押人的平均健康狀況乃至被羈押人中身體最差的人的狀況作比較。由于看守所里身體有點問題的人甚至患有疾病的人比比皆是,所以,除非當事人的疾病屬于那種特別危急的、再關押下去很可能在看守所中喪生的,否則在辦案機關看來,一般不屬于“關著他們風險比較大”那類,沒有什么特殊性。
又譬如,有些案件當事人被抓之后,家屬會說:“關著他能干嘛啊,他知道的也不多啊,他知道的應該都說了吧?”
但“他知道的也不多”說明當事人還是知道一些事的,所以,有可能在辦案機關看來,先關著當事人還是可能有一點點作用的。
刑事訴訟的流程和重點和民事訴訟乃至普通的民事糾紛處理的流程和重點存在較大的區(qū)別,所以專門辦理刑事案件的人的思維肯定也和并非專門辦理刑事案件的人的思維有一定的區(qū)別,遑論從來沒有接觸過刑事案件的家屬。因此,家屬最好盡量避免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刑事案件,因為家屬不熟悉也不了解刑事案件,非常容易發(fā)生誤判。一旦發(fā)生誤判,輕則延誤救援時間,重則錯過救援機會,對當事人的權益及自己的家庭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推薦閱讀
金橋法談 | 冷靜期導致離婚難?——實則離婚人數(shù)變化不大,幾種情況將被拉黑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