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園歸來,只念燕園
尚法 勤勉 精專 共贏
一年前,沾我所廖莘律師的光,結識了北京大學陳瑞華教授。經陳教授介紹,我有幸成為北京大學刑辯班第四期的學員。報名參加刑辯班,很單純地只是想去聽陳教授的課,并沒有過多的期望。經過五天高強度的學習,我所收獲的遠遠不止于此。
李曉凡 律師
廣東金橋百信律師事務所
行政團隊的細心、貼心、周到,讓人驚訝。
報到當天每個學員均收到了北大定制的大禮包——印有“北京大學”的雙肩包,里面除了有培訓資料之外,水杯、筆記本、簽字筆、校園導圖、學員名冊、教輔資料等一應俱全。行政團隊的老師還專門安排人員帶領大家參觀校園,解說校史。北大行政團隊還在每天的課間,為學員們準備茶點、水果和咖啡等,行政團隊的細心、貼心和周到,讓學員們感謝不已。


老師們、同行們的專業、敬業,讓我佩服不已。
溫文爾雅的陳興良教授,用大數據說話的白建軍教授,刑辯律師的精神導師陳瑞華教授,以實務經驗相授的戴長林、朱軍法官,徐宗信律師,薛火根律師等老師們,用自己的專業,就刑民行交叉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為學員奉獻了一場饕餮盛宴。

作為一個年輕律師,我看到了老師們在理論界的辛苦論證,看到了法官們在具體案件中裁判思路,看到了前輩律師們為爭取公證判決的辛苦追求,看到了大家作為法律人共通的信仰和情懷,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會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法律共同體,為共同的法律信仰而在各自的位置上發光發熱。
在北大,除了老師們,還結識了很多律界精英,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羅無罪”,他的搜索能力實在是高,課堂上老師們提到的案例,他立馬發到群里共享給大家。他的搜索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讓很多學員佩服不已,因此老學員們送他外號“羅妖”。羅無罪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掌握大數據的運用方法,并能熟練運用。他在介紹自己的經驗時,多次提到大數據的運用,老師們的教授,讓教條的法律規定鮮活起來,讓學員們更加確信民事、行政問題不能隨意刑事化。

刑辯律師作為守護當事人人身自由和財產安全的專業人士,更是要擔當起嚴守界限、絕不超越的重任。
燕園歸來,仍念燕園
雖然在北大的學習只有短短的五天,但這五天帶給我的震撼和感動并不因為學習的結束而結束。還未離開,思念已始。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相聚明年的520,每年的520!至此,終于明白報道當晚一位老學員的感概“每年的520是我們的節日,約好相聚在北大”,北大,謝謝你,我們明年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