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輩之光 佑我前行
尚法 勤勉 精專 共贏
本所顧問、高級律師李競中先生,于陰歷八月十三走了。不待中秋月圓,他先圓了自己九十六年人生,遺憾后輩。

李競中先生年青時生活、就讀于香港。解放后,他懷著對新中國的憧憬歸廣州參加祖國建設(shè),入職法院。后被打成右派,受盡人生磨難和時代坎坷。撥亂反正后他復職法官,恢復律師制度時他又調(diào)任法律顧問處,成為新時代的第一批律師。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退休后被國辦律師所聘為特邀律師,為國辦所帶來重大案源、業(yè)務(wù)和創(chuàng)收,是業(yè)界德高望重的知名律師。
1995年隨著律師體制改革,他毅然離開原國辦所平臺,為年青律師創(chuàng)設(shè)的金橋律師所站臺,拼盡全部余熱助力金橋起步和發(fā)展。
他任金橋顧問時已年逾70,但仍風雨無阻每天早早上班,這一堅持就是十余年,讓金橋后輩們不敢懈怠。在風雨飄搖時,有他在,我們倍感堅毅沉著。后來金橋百信搬到離他家更遠的珠江新城,他已是九旬老人了,竟然獨自一人尋到新址來探視我們。有一次為了來看我們導致走失流落到增城,再后來每年他都堅持在家人的陪同下來事務(wù)所巡視幾次,哪怕是今年。
由于年邁耳背,我們已很難和他正常交談了。但每次見面他都要問金橋百信的發(fā)展情況,事務(wù)所發(fā)展得好他就感到欣慰滿足。他真的是在乎我們,在乎我們的事業(yè)。
李競中先生不好作人師,但一直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在教我們,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他傳遞的精神。
總結(jié)他的一生,我們認為。
善良仁義于李競中先生而言不是高不可攀的美德,而是他為人的底線和隨心所欲而不逾的規(guī)矩。他一生不負人、不欺世、不作惡,即便世道人心有負他者,他從無愧于世道人心,故而積善得仁,仁者壽,他享年高歲,一直睡得踏實。
李競中先生淡泊名利。他晚年一家四口居于不足50平方的陋室,將他的藏書全部捐給所里,只留下滿屋雜物。我們每次到他家拜年,對一個曾叱咤風云的高級律師的“凄涼晚景”心里總不是滋味,但他卻處之泰然、安享清貧。幾個月前,律協(xié)副會長詹禮愿(金橋百信創(chuàng)始人之一)因籌辦律師博物館,去他家收集素材,結(jié)果翻出一大堆榮譽證書和行業(yè)珍貴史料,其中還有國務(wù)院、司法部級別的嘉獎,這么高規(guī)格的榮譽在業(yè)界是罕見的。但這些風光李先生竟然一直沒有向我們提過。視名利如浮云者,李先生是也!
我們一直敬佩李競中先生獨立遺世、耿介坦蕩的風骨,他不媚上、不踞下、不浮夸、不投機。但我們不解他是如何能做到的,原來他看淡了羈絆人心的名利,以良心和良知立世,自然堂堂正正。
李競中先生于利害得失是豁達的。但豁達不意味著他對是非曲直可以忽略無視。他常對我們提及人生所遭遇的魅魎人事,讓我們明白要向相反的方向走。
李競中先生作為新中國第一代法律人走了,也帶走他那個時代的坎坷蹉跎和起伏,與他同時代的前輩存世也寥寥無幾了。作為他的傳人,我們有必要銘而記之,讓他和他那一代人的傳奇在業(yè)界傳誦和傳承。
李競中先生是律師界從不退役的老兵,他即便不能據(jù)守戰(zhàn)壕也會巡視陣地。即使他走了,我們在戰(zhàn)場上仍能感受他巡視的目光,要打醒精神,不能停!
愿李競中先生的精神之光永佑我金橋百信,激勵我金橋百信篤定前行、生生不息。
(本文由馬立峻律師編撰整理)
推薦閱讀